春種秋收,大地流金,廣袤田野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農業繪就豐收新畫卷,離不開科創賦能。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同年12月,地處揚子江畔的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簡稱“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獲批建設,成為全國首家、華東地區唯一一家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自2018年實體運作以來,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圍繞生物農業、智慧農業、功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方向,踔厲奮發,向著世界知名“農業硅谷”不斷邁進。
以生物技術賦能,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種子位于農業產業鏈的最前端,被稱為農業的“芯片”。落戶于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的南京新創蔬菜分子育種研究院,以葉菜類蔬菜為核心、果菜類蔬菜為特色,聯合全國重點蔬菜育種團隊與資源,開展蔬菜種質資源庫建設、商業化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研究工作。研究院研發培育的新海青、新快白、結球烏菜等新品種已推廣至江蘇、上海、云南等13個省份,其中,牛心型甘藍、雜交黃心烏、雜交白梗菜成為西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栽培品種。
同為入駐企業的博睿迪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基于“靶向測序基因型檢測技術”的液相芯片,在固態芯片領域實現突破,公司業務范圍覆蓋全國,涉及農作物、畜牧、水產、果蔬、微生物、寵物等58個物種領域,累計為104個科研院所、高校、種業公司提供社會化服務。
發展智慧農業,讓農業生產更智能
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大力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促進農業生產更加智能化。農芯(南京)智慧農業研究院搭建完成浦口數字鄉村大數據中心,打造湯泉農場數字大田、綠豐源谷數字溫室、永寧聯合村數字漁場等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推動傳統農業發展駛入“智改數轉”的快車道。
目前,來自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的“農業物聯網+大數據”智慧農業綜合服務項目已覆蓋江蘇、安徽、河南等十多個省份,打造3000多塊智慧試驗田,服務畝數超過1000萬畝。
智慧農業一頭連著科技,一頭連著產業。以創新研發為基礎,以技術孵化為重點,堅持走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之路,一直是南京國家農創中心使命所在。通過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創新體制機制,中心讓有需求的企業能找到有用的高科技成果,讓有成果的創新團隊能找到轉化運營的企業,讓有實力的基金能夠找到投資熱點,讓有想法的創業者能夠實現夢想,努力為全國農業現代化聚力賦能。
聚焦功能農業,加強科研培育
在功能農業領域,南京國家農創中心與外部團隊共同建立功能農業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恒寶田功能農業產業研究院(iFAST)。江蘇是功能農業科技創新的策源地,研究院在這里系統開展功能農業研究和產業化實踐,與江蘇農墾合作建立萬畝功能農業示范區,與浦口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合作建立南京第一個萬畝功能稻米科技示范基地。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目前,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10余所科研院(所、校)建立廣泛緊密的合作關系,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團隊超過50個,培育出南京思農生物有機肥研究院、中農寵物營養研究院(江蘇)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南京國家農創中心肩負著“實施國家戰略、承接區域需求、打造農業硅谷”的使命,帶著對未來的期待知重負重、攻堅克難,奮力在推動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事業中再立新功。